AI
AI
咨询
首页政策解读承包商管理系统建设应用指南解读

《工业互联网+危化安全生产承包商管理系统建设应用指南》解读

政策文号:应急管理部〔2021〕3号
政策生效日期:2021-03-15
解读时间:2024-06-28
约 8,500 字
阅读时长:17分钟
578 次浏览
解读专家:承包商管理专家
政策文号:应急管理部〔2021〕3号
政策生效日期:2021-03-15
解读时间:2024-06-28
约 8,500 字
阅读时长:17分钟
578 次浏览
解读专家:承包商管理专家
工业互联网
承包商管理
安全管理
数字化转型
技术指南

政策核心要点

承包商准入审查全覆盖
作业过程监控全覆盖
承包商相关事故零发生
管理效率提升60%
支持移动化办公

一、政策背景

政策发布信息

发布机关:应急管理部

发布时间:2021年3月

政策文号:应急管理部〔2021〕3号

生效日期:2021-03-15

《"工业互联网+危化安全生产"承包商管理系统建设应用指南(试行)》是应急管理部发布的五项重要技术指南的收官之作, 专门针对危化企业承包商安全管理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规范。该指南是落实《"工业互联网+危化安全生产"试点建设方案》和《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》中关于承包商管理要求的具体实施细则。

承包商管理是危化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。统计数据显示,危化企业安全事故中相当比例与承包商作业有关。 传统的承包商管理往往存在准入审查不严、过程监管不力、信息不对称、责任不清晰等问题,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管控。

该指南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危化行业承包商管理进入数字化、智能化管理新时代。通过建设承包商管理系统, 企业可以实现承包商从准入到退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,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动态监管机制,有效防范和减少因承包商管理不当导致的安全事故,提升企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。

二、核心内容解析

2.1 系统建设目标

管理目标具体要求量化指标预期效果
准入规范化建立标准化准入流程准入审查全覆盖确保承包商资质
过程透明化实现作业过程可视化管控作业监控全覆盖防范作业风险
评价科学化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完整覆盖提升管理质量
信息集成化实现承包商信息统一管理信息共享全覆盖提高管理效率
风险可控化建立风险预警和应急机制事故率大幅降低保障安全生产

2.2 承包商管理体系架构

准入管理

  • • 资质审查验证
  • • 能力评估认证
  • • 合同条款确认

作业管理

  • • 作业许可管理
  • • 现场监督检查
  • • 安全措施落实

绩效评价

  • • 绩效考核评估
  • • 安全表现评价
  • • 合同履约评价

信息管理

  • • 档案管理
  • • 统计分析
  • • 智能决策

三、技术要求梳理

3.1 系统集成要求

集成系统数据交换内容接口方式数据用途
政府监管平台承包商资质信息API接口资质验证
信用信息平台企业信用记录Web Service信用评估
保险公司系统保险有效性数据接口保险验证
银行征信系统财务信用状况安全接口财务评估

3.2 系统性能要求

基础性能指标

  • • 页面响应时间<3秒
  • • 支持500用户同时在线
  • • 支持10万级承包商记录
  • • 系统可用率≥99.5%

扩展性要求

  • • 支持负载均衡
  • • 支持分布式部署
  • • 模块化设计架构
  • • 可配置业务流程

四、润吧云产品对应

4.1 产品功能特色

润吧云承包商管理系统完全符合指南要求,具备以下核心优势:

功能特色润吧云方案技术创新应用效果
智能准入AI资质审查系统机器学习算法审查效率显著提升
可视化监管实时作业监控平台物联网+视频AI监管全覆盖
移动办公承包商移动APP移动互联网技术办事效率显著提升
数据分析承包商绩效分析大数据分析技术决策准确性大幅提升
风险预警智能风险预警系统风险模型算法事故预防能力显著提升

4.2 技术优势分析

1. 全程数字化

从准入到退出全流程数字化管理

2. 智能化决策

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决策支持

3. 移动化办公

支持移动端随时随地办公

4. 标准化接口

与各类系统无缝对接集成

五、实施建议

5.1 分步实施计划

实施阶段主要内容时间周期预期目标
第一阶段承包商基础信息建库2个月完成承包商档案建立
第二阶段准入和合同管理上线2个月实现准入流程电子化
第三阶段作业管理功能实施3个月实现作业过程监管
第四阶段绩效评价体系完善2个月建立科学评价体系
第五阶段系统优化和推广持续持续改进提升

关键成功因素

  • • 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,确保各环节衔接
  • • 重视数据质量,确保基础数据准确性
  • • 建立标准化流程,确保系统规范运行
  • • 加强人员培训,提升使用技能水平
  • • 定期评估效果,持续优化系统性能
本文已被 578 人阅读